中国微企网
多模态信号引领变革|瑞尔唯康正在重新定义穿戴式癫痫监测
发布日期: 2025-11-10 14:49:44 来源: 今日热点网

在我国近1000万癫痫患者中,约47%~63% 的患者无法自主识别发作,夜间发作的漏报率更是高达86%。这一严峻的临床现状正推动着癫痫监测技术迎来重大革新。杭州瑞尔唯康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依睿通S2监测腕表,通过同步采集7种生理信号,为癫痫患者提供了全新的监测解决方案,正在重新定义穿戴式癫痫监测的行业标准。

技术创新:多模态信号采集突破行业瓶颈

传统癫痫监测主要依赖医院视频脑电图,虽然精度较高,但需要患者长期住院,且难以捕捉偶发或夜间发作。这一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长期存在,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。

依睿通S2监测腕表采用多模态信号采集技术,实现了对皮肤电(EDA)、肌电(SEMG)、加速度、血氧、动态脉率、陀螺仪和皮肤温度等七类生理参数的同步监测。这种创新性的技术路线,有效克服了单一信号监测在特异性上的局限性,为癫痫发作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保障。

该设备通过多维度数据融合分析,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全面性强直-阵挛发作。临床验证数据显示,该设备将发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0%,这一数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。特别是在夜间监测方面,设备通过多信号联合分析,显著提升了监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。

在硬件设计上,研发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优化。设备在保证性能的同时,将续航提升至30小时。这些细节的改进,使得患者能够更愿意长期佩戴,从而保证了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。

临床价值:从监测到预防的全面保障

癫痫性猝死(SUDEP)是癫痫患者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。据统计,约69.3%~77.0% 的SUDEP发生于睡眠期,而青年癫痫患者的SUDEP发生率更是普通人群的27倍。这一严峻现实凸显了夜间癫痫监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。

依睿通S2的夜间监测功能通过多信号联合分析,能够及时识别发作征兆。当检测到全面性强直-阵挛发作时,设备会立即触发多级报警系统,通过短信、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通知监护人,为医疗干预争取宝贵时间。这一功能对于独居的癫痫患者而言,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命安全保障意义。

除了安全保障,该设备在提升诊疗效率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价值。传统癫痫病史采集主要依赖患者口述或手动记录,误差率超过50%。而依睿通S2生成的量化监测报告,能够直观展示发作频率、时长和生理参数变化,为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评估手术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。

目前,该设备已参与由宣武医院牵头,天坛医院、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权威机构合作的临床研究,并被纳入中国抗癫痫协会"癫痫数字表型1.0项目"。这些权威机构的认可,充分证明了该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临床价值。

市场前景:国产技术破局国际垄断

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,2024年全球癫痫监测装置市场规模约5.49亿美元,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7.2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.0%。这一数据表明,癫痫监测市场具有持续稳定的增长潜力。

当前全球市场主要由Empatica等国际品牌主导,国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。然而,瑞尔唯康凭借其7模态同步采集技术,在全球同类产品中实现了模态数量的领先,在这一细分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技术平台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。除了癫痫监测外,该平台还可扩展至帕金森病、睡眠障碍、抑郁症等其他脑功能疾病的监测管理领域。例如,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和运动迟缓症状,可以通过加速度和肌电信号进行量化评估,这为未来的产品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

未来展望:从监测预警到主动干预

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癫痫管理正在从传统的"被动治疗"向"主动预防"转变。多模态监测技术的成熟,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业内专家指出,未来癫痫监测设备将更加智能化、个性化,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。

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多模态信号采集技术正在成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新标准。这种技术路线不仅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,还拓展了设备的应用场景,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持续、有效地监测保护。

结语

从医院病床到患者腕间,癫痫监测技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瑞尔唯康通过多模态信号采集技术的创新应用,不仅为近千万中国癫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,也在全球癫痫监测领域展现了中国创新的实力。

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深入,癫痫管理的终极目标——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——正在逐步成为现实。在这个过程中,科技创新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,为癫痫患者构建更加安全、更加自由的生活环境。

未来,我们有理由相信,随着更多像瑞尔唯康这样的创新企业的涌现,中国在医疗科技领域将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,为全球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。


标签:

资讯播报
精彩推送